商業住宅可以當一般住宅使用嗎

商業住宅 能當一般住宅嗎?

商業住宅 的「一般事務所」、或「辦公室」可以當作一般住宅使用嗎?

有時會遇到客戶詢問:Leo,我在591上面找房子,可是看到用途又是寫「一般事務所」,這種 商業住宅 到底買了會不會有問題呀?

這題我們可以先看一下謄本中的「土地使用分區」以及「建物用途」。

什麼是土地使用分區呢?

土地可分為「都市土地」和「非都市土地」兩大類。都市土地分類下,依照土地使用目的,劃分為11種土地類別,包含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行政區、文教區、風景區、保存區、保護區、農業區及其他使用區或特定專用區等,視各地方之都市計畫而定;同時各使用區還可以再細分分區。而各類別的劃分、建蔽率和容積率,則依各縣市政府有不同的規定。

近期京華城的弊案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包括土地使用分區變更、容積獎勵、容積移轉…等,一塊土地的使用用途不同,價值就會有極大的不同。

如何查詢 土地使用分區?

1. 上網查詢 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

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
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

土地使用分區查詢 | 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

土地使用分區查詢 | 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
土地使用分區查詢 | 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

2.到各縣市的都發局申請

內政部都市更新入口網
內政部都市更新入口網

3.申請第二類土地登記謄本

地政服務網站-申請第二類土地登記謄本
地政服務網站-申請第二類土地登記謄本

4.查閱使用執照
全國建築執照存根查詢網站,可以從這裡查詢全台各行政區的建築執照存根查詢,取得相關使用執照資料。

違反「土地使用分區」會怎樣?

根據都市計畫法79條規定,如果違反土地使用分區的規定,得處土地或建築物所有權人、使用人或管理人,處以新台幣6萬以上,30萬以下的罰緩,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處置方式。

什麼是 建物用途 呢?

在蓋房子以前,建築師必須先申請建造執照繪製建物圖說,在圖說中就必須明確標明每個建物的法定用途,針對不同的法定用途,就有不同的建築規範,包括結構、載重、消防、逃生、採光、通風……等,要求都是不同的。

建物用途,也就是該土地使用分區上面的房子,限定做為哪些用途使用。

住宅用地常見的「 建物用途 」為住家用、集合住宅

商業用地常見的「 建物用途 」為住家用、一般事務所

如何查詢建物用途?

「預售屋」:跟建商或代銷要求看「建照」

「建照」上會登載有你想買的這一戶的「建物使用用途」。

「成屋」:看「使照」或「建物謄本」

從「使照」或「建物謄本」上,都可以找到「建物使用用途」。

如果登載的是「住家用」或「集合住宅」,就是單純的住宅,不用擔心會有問題!

商業住宅 的「一般事務所」能當一般住宅嗎?

商業區的建案,有些地點不錯,會有一般事務所和正常住宅可以選。

一般事務所主要是因為土地使用分區,只要被規劃在商業區或特種娛樂用地,就會有一定比例需要作為一般事務所,一般是1/3~1/2,但實際比例則需要看各地規定。

一般事務所的房子,大多會以毛胚的型態交屋,有些甚至沒有衛浴或廚房設備,建商用預留管線的方式,再附贈提貨券給買方由買方自行裝潢,以降低檢舉的風險。

我們可以從「使照」或「建物謄本」上,找到「建物使用用途」,若非住家用途則不能作為住宅使用,否則可依都市計畫法79條規定之規定開罰6~30萬元不等,若沒有改善可勒令拆除。

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一般事務所作為住宅使用是違法的,但同一個社區每坪就是比住宅的價格還要低上5萬左右,所以有些人會選擇購買一般事務所來當作住家。不過相對來說,未來轉售的時候,通常價格也是會比同社區的住宅低上一些。

一般事務所當成住家來使用,在稅務與水電上與住宅沒有什麼區別,可以申請自用住宅優惠稅率跟一般住宅用水電,最主要的問題是在法律上為違法使用。

除非被檢舉或是官方取締,就沒有開罰的問題。而實務上也因取締上較有困難,大部分沒有在執行。而通常開罰時官方會整棟開罰,而不會為了單一一間開罰,至於會開罰管委會或建商,就要視情況而定。

結論

商業住宅 的一般事務所可以買嗎? 購買前要評估的2大重點 !

1. 盡量挑完工日在2010年以前的房子

台北市針對完工日在2010年後的個案,有違規使用的情形,會優先處理開罰。所以要買一般事務所,屋齡越新危險。而且至少要和一般住宅有5萬以上的價差才值得考慮。

2.如果購房目的是投資用,不建議買一般事務所,沒有賺得比較多,反而還要承擔被檢舉開罰的風險。投資房地產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你可以找Leo聊一聊,我可以提供你一些其他的不錯的選擇。

房地產轉移-贈與-買賣-繼承

房地產轉移 給子女,贈與、買賣、 繼承房產 、哪一種最好? 六大重點你不能不知道!

總會遇到客戶年紀漸長,想要 繼承房產 給子女,但在資產傳承上想要移轉財產或 房地產轉移 給子女時,卻遇到難題:

在生前以「買賣」或「贈與」之方式移轉,還是死亡後再「繼承」,哪一種方式比較有利呢?

常常聽到分年贈與,最大化地利用每年贈與的免稅額度,不過這真的是最簡單好用的方法嗎?

其實這3種 資產繼承 的方式,都有幾個重點需要注意,一起來搞懂這三種方式在稅上面的差異,並了解節稅的方式!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這3種方式各需要負擔什麼稅負?

贈與,買賣,繼承房產應繳稅負比較比
贈與、買賣、繼承房產應繳稅負比較表 資料來源:財政部

房地產轉移 – 贈與

贈與,是指財產所有人以自己之財產無償給與他人,經他人允受而生效力的行為;以及二親等以內親屬間財產的買賣,除非能夠提出已支付價款的確實證明且該已支付之價款不是由出賣人貸與或提供擔保向他人借得的以外,就要以贈與論。

以逐年贈與的方式每年進行 244萬 以內的持分轉移,可以節省贈與稅的部分,但還是要面對 土地增值稅 與契稅,且只能適用一般稅率繳納20% / 30% / 40%的土地增值稅。


還要注意一點, 贈與稅 的稅基並非是市價,而是土地公告現值加上房屋評定現值,價格遠低於市價,所以在房地合一稅實施之前有比較大的節稅效果。
但房地合一稅實施之後,如果未來子女出售受贈的房產,國稅局所認定的成本會是較低的土地公告現值加上房屋評定現值,所以將會被課徵高額的房地合一稅。

另外,每年移轉部分持分的分年贈與如果是比較高價的不動產,在移轉持分期間沒辦法確定房價漲跌,所以沒有辦法確認須要花多少年。此外,土地增值稅、地政規費、代書費等等,也都是一筆開銷。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房地產贈與 給子女後,房屋就是屬於特定子女的,不會算作父母的遺產;但是在過世前兩年贈與的話,還是會被計入遺產中,可能需課徵遺產稅。

贈與房產 應繳稅負
房地產轉移 – 贈與房產應繳稅負

房地產轉移 – 買賣

買賣這個方式最大的好處是土地增值稅可以適用10%的自用條件,但因子女屬於二等親內的買賣,二親等以內親屬間財產的買賣,除非能夠提出支付價款的證明且該已支付之價款不是由出賣人貸與或提供擔保向他人借得的,如果有這種狀況,就要以贈與論。

也就是說,買方的財力必須要有一定的條件,必須能夠負擔起房產的自備款及房貸,並且還有資金流程,才不會變成被國稅局認為是「假買賣真贈與」。

另外還要注意若子女取得成本過低,未來子女短期有轉手的需求,則會面臨到高額的房地合一稅。

房地產轉移 – 繼承

繼承在這3種方法中是最節稅效果最佳的方式,繼承是免徵土地增值稅以及契稅的,若房地產是在民國105年以前取得,未來在出售時可以適用舊制(稅基=房屋評定現值+土地公告現值)而非房地合一稅新制(稅基=成交價),由於房屋評定現值及土地公告現值在一般情況下都低於市價許多,最省稅的方式其實就是什麼都不要做,以繼承的方式進行資產的轉移。

此外,稅率的差異也是一個考量,贈與或繼承房地之成本是以房屋評定現值或土地公告現值為準,雖然用這個基礎計算出來的贈與稅或是遺產稅較低,但這也代表著未來出售該房地時所能列舉的成本會比較少。目前遺贈稅的最高稅率為20%,但房地合一稅的最高稅率為45%,也就是說,贈與不動產給子女(子女取得成本為0),未來在出售時有可能繳納更高額的所得稅。

再加上遺產稅有1333萬的免稅額,還有六大扣除額,其中不動產價值是以房屋評定現值及土地公告現值而非實價,因此不用繳納遺產稅的機會非常高,故繼承是3種方式中對於節稅較為有利的方式。

雖然用繼承的方式來傳承資產最具有節稅的效益,但是繼承也有相對的問題:在辦理房產轉移時,必須要所有的繼承者都表示同意才有辦法辦理,這就容易造成家族的紛爭,或是產生共同持有房產的狀況;即便是用預立遺囑的方式將房產指定給某位繼承人,也還會牽涉到特留分,最後仍然可能有其他繼承人會一起共同持有的狀況。若是想把房產留給指定的子女,生前贈與或買賣會是比較好的做法,但是除了這些方式,仍然有其他工具可以一起搭配使用,會有更好的效益。

繼承房產 應繳稅負
房地產轉移 – 繼承房產應繳稅負

房地產轉移 的節稅6大方法

1.繼承

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很明確地得知,繼承是節稅最為有利的一種方式,優先選擇繼承就對了

但若選擇買賣或是贈與,又有哪些節稅的方法呢?

2. 自用住宅優惠


在售出時,若只能適用房地合一稅的稅制,可以特別注意自用住宅的優惠,來採用較低的房地合一稅率。

3. 重購退稅

出售受贈及繼承得來的房產將面臨高額的房地合一稅,但其實好好利用重購退稅就能夠破解這個問題,但是要注意除了要符合自用之外,設籍也要滿5年,不過可以的話,持有6年還可以享有400萬的免稅額以及10%的優惠稅率,是更加划算的選擇。

4. 買賣價格與金流的真實性

在買賣過程中,確保交易的價格與金流的真實性,以避免被認定為假買賣真贈與,而被國稅局請去喝茶。

5. 趁早規畫贈與時間點

若採用分年贈與的方式,就要早分批進行,善用贈與免稅額並避免贈與被計入遺產,影響遺產免稅額規劃。

6. 善用房貸

除了每年在所得稅列舉扣除額中「房屋購屋借款利息」,每年有30萬節稅額可使用。若父母的房子有房貸,贈與房子給小孩後,由小孩來繼續償還房貸,這部分稱為「附有負擔贈與」,由受贈人(小孩)負擔的部分,可從贈與總額中扣除。不過政府會衡量受贈者的還款能力,如果受贈人未成年、財力證明不足,政府判斷無法履約,會不得使用負債扣除額。

結論

由於房產的資產轉移並無標準答案,主要是跟據個人實際狀況找出最適合規劃,而且還可搭配其他合法工具達到夠好的效益。如果有需要討論哪一種方式最適合自己,也歡迎找Leo聊聊。

房東租金報稅

房東租給公司行號一定要知道的事-計算租金含稅的五大重點

租金含稅應如何計算?

台灣的不動產租賃市場長期以來處於不透明的狀態,尤其是在住宅租賃方面,許多房東並不願意讓租客報稅或申請 租屋補助。這種情況源於對於房東的 所得稅 的負擔增加,以及 房屋稅 與 地價稅 轉為 一般稅率 後,稅制上的壓力加重。

租金含稅計算_房產顧問葉秀封_0921893913
房東租金報稅矩陣圖

政府雖然推出了「 公益出租人 」計畫,提供房東免稅額和自用房屋稅、地價稅的優惠,但大部分房東的租金收入仍然選擇不報稅,避免繳納額外的稅金。此外,隨著租金被歸入綜合所得稅中,特別是高總價的租屋情形下,房東的 租金報稅 變得更加稀少。

這同時也取決於房東與房客的身份是否為自然人或法人。在不同的租賃組合下,稅制有所不同,並影響租金計算、10%租賃稅的預扣以及 二代健保 補充費的處理方式。

自然人租給自然人

當自然人房東租給自然人房客時,沒有發票或預扣稅金的問題,因此租金收入都是房東的實際收入。然而, 租金報稅 需在隔年併入房東的綜合所得稅申報,每月有43%的標準扣除額。如果房東參與公益出租人計畫,每月可享有15,000元的免稅額,並且可以申請自用房屋稅與自用地價稅的優惠。

如果加入政府的包租代管計畫,則必要支出扣除額可提高到60%,同時享有每月15,000元的免稅額及每個月10000元的修繕補助。

自然人租給法人

當自然人房東租給法人房客時,如果月租金超過2萬元,承租方需預扣10%的租賃所得稅以及2.11%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房東通常會想要實拿到一定數目的租金,所以通常會將預扣的稅款與健保費考慮在租金計算中,這也就是我們一般聽的含稅價或是未稅價。

例如,如果房東希望實拿10萬元租金,則租金需要計算為10萬/(1-10%-2.11%)=113,779元,以涵蓋預扣的稅金與保費。

法人房客應該要在每月請會計師將上一個月代繳的稅款向國庫繳清,並於每年的2月開立好為房東代繳租賃所得稅與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的扣繳憑單給納稅義務人(個人房東) ,但房東應知在國稅局的認定,房東每月的收入是113779元/月,而非10萬元/月。

法人租給自然人或法人

法人房東的情況稍有不同,租金收入會與其他營運收入一起計入法人所得,因此公司通常會聘請會計師或記帳士處理租賃稅務。租金需加上5%的營業稅,並且若收取押金,則需根據郵政定期儲金利率計算押金利息並開具發票。

房東所得稅多退少補該如何計算?


這個狀況通常發生在自然人房東出租給法人房客,實際的租金收入=113,779 x 12 個月x (1-43%) = 778,248。假設房東的個人所得稅率為5%,則稅金為778,248 x 5% = 38,912,比起房客已經幫房東預扣繳的120,000少81,087,所以可以申請退稅。

假設房東的個人所得稅率為20%,則稅金為778,248 x 20% = 155,649,比起房客已經幫房東預扣繳的120,000還短缺35,650,則需要再補稅。

房東與房客的租賃法律保障

針對租賃過程中的法律風險,房東與房客雙方應該積極尋求法律保障,例如進行租賃合同的公證。公證租約不僅可以加速遇到惡房客時的法律處理,還能確保租賃關係受到法律保障。不過在有保障的同時,公證租約也意味著強制報稅,因此房東需要權衡利弊。

總體來說,隨著台灣不動產市場的發展,租賃市場仍然充滿挑戰與機遇。房東與房客應該充分了解租賃稅制,並尋求專業的商業不動產仲介或會計師的諮詢,確保租賃過程的合法性與稅務合規性。

第七波信用管制

央行第七波 信用管制 誰遭殃?

央行第七波 信用管制 與 放寬措施分析


2024年9月,台灣中央銀行推出第七波選擇性 信用管制,規範購屋貸款的嚴格限制,尤其針對投資客和擁有多戶房產的人,導致房市瞬間冷卻,這波政策被稱為「金龍風暴」。總統賴清德親自過問,顯示該措施對市場的重大影響。10月9日,央行宣布新的「協處措施」,試圖針對一些特定情況進行放寬。

信用管制 放寬的三大措施:

  1. 繼承取得的房產排除限制:
    繼承取得的房產及相關房貸,不計入「本規定」中的房屋數及房貸戶數,這意味著這類房產不會受到貸款成數和寬限期的限制。例如,若某人繼承了一處房產,並在其他地方購屋申請貸款,該人可以不受限貸令影響。
  2. 實質換屋需求的放寬:
    央行規定,若自然人因實質換屋需求,且名下已有房屋,經與銀行簽訂切結書,則新購的第1戶或第2戶購屋貸款可以不受限貸令影響。但需在撥款後一年內出售原有房產,否則金融機構有權取消貸款寬限期,並收回貸款本金或罰息。這項措施旨在解決真實換屋需求者面臨的壓力,但對投資性換屋依然保持嚴格。
  3. 已簽訂購屋合約及新青安方案者的排除:
    針對已簽署購屋合約的自然人,無論是成屋或預售屋合約,若在申貸時符合條件,則可不受限貸令影響。同樣,新申請「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的購屋者(不包括豪宅),也不受貸款成數與寬限期的限制。這項措施特別有助於即將交屋的購屋者避免陷入無法順利貸款的困境。

業界反應與房市影響: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央行的放寬範圍雖有所調整,但整體仍相當保守,顯示央行對換屋需求的風險控管仍相當謹慎。交屋和換屋族群的寬限期仍維持一年,顯見央行擔心此為房市破口,因此放寬幅度有限。

針對放寬後的市場反應,儘管新措施針對繼承者和新青安方案有放鬆,但實際上,資金有限且無法負擔高利率的多戶投資者將面臨更大壓力,市場買氣恐難在短期內恢復。

影響層面與可能發展:

  1. 繼承族與 新青安 房貸 的心理紓壓:
    放寬的協處措施使繼承房產的持有者與首次購屋者獲得一些寬慰,這可能會在短期內減少這類群體的壓力,特別是對於那些繼承位於南部房產但工作在北部的民眾。
  2. 市場解約潮與物件增加:
    由於市場對於貸款不足的預期,預售屋和成屋買賣雙方可能會出現解約潮,根據內政部公告的標準,當貸款不足是不可歸責於雙方時,買賣雙方可以選擇解除契約,這將導致市場上待售物件增加,進而提供首購族更多的選擇機會。
  3. 投資者受限,市場冷卻:
    央行總裁楊金龍明確指出,第七波 信用管制 的目的之一是給投資客「Lesson」,因此對於多戶投資者的限制嚴格。這些政策不但打擊了投資客,也加深了房市冷卻,未來第四季度的市場表現將取決於銀行是否願意承擔較高風險的貸款業務。

央行此次的第七波選擇性 信用管制 ,嚴格打擊了多戶投資者與房地產投機行為,試圖調控過熱的房市。儘管央行在一些特定情況下放寬了政策,並提供協助措施,但實質影響仍偏保守。換屋族和繼承者因資金壓力獲得部分緩解,但多戶投資者與首購族的購屋前景仍不明朗。這次的「金龍風暴」對未來房市的影響將在接下來幾個月內逐漸顯現。

沒有寬限期了!

央行出重手正中要害!投機客:完蛋了沒 寬限期!

央行玩真的!正中投機客要害 寬限期!

房市的投機槓桿仔們這次可能真的糟糕了!這次央行真的不再手軟是來真的!
今天(2024/9/19)大動作宣布了房市管制六大新措施,直接針對房市炒作和投機客,這回可能真的要小心了。

首先,最讓人震驚的是,第1戶購屋貸款不能再有 寬限期。也就是說,即使名下只有一間房子,以前能享受的寬限期不見了!買房的壓力一下子就更大了,月供馬上得開始償還,不再有緩衝時間了。這對許多原本打算慢慢投資、慢慢還款的我們來說,無疑是一大打擊。

還有,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從6成降到5成,而且這回擴大到了全國範圍,不再只是針對熱區。這意味著,想要再投資第二間房子的朋友,現在首付款得多付一些了,籌措資金的壓力一下子變大了許多。這對那些本來打算靠第二戶房產來賺點價差的人來說,可能得重新評估自己的財務規劃了。

更嚴重的是,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最高成數降到3成,這和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或是第三戶以上的購屋貸款都一樣,貸款成數全都降到了3成!這回可不是鬧著玩的,想靠公司名義來避開限購、限貸的漏洞,現在幾乎行不通了。投資高價住宅的資金門檻直接被拉高,手上資金不夠的話,根本很難繼續操作。

還有一點更不妙的消息,餘屋貸款最高成數也降到3成。什麼是餘屋?就是那些沒賣出去、暫時空置的房子。如果有朋友手上有這類房子,本來還指望著貸款來撐一下,結果現在成數直接被砍了,資金流一緊繃,可能就更難周轉了。

這次央行的動作真的太大了。光是這六大措施,已經讓市場這些投資客頭痛不已,但這還不是全部。央行還宣布,雖然這季貼放利率維持在2%,沒有調升,但也不見得是什麼好消息,因為現在的利率已經是2009年以來的最高點!未來如果情勢不對,利率再往上調,房貸成本只會更高。

除此之外,央行還提高了新台幣存款準備率,從10月1日開始,活期性和定期性存款的準備率各自調升0.25個百分點。這會使銀行的資金流變得更加緊縮,放貸的意願可能進一步降低。不動產貸款已經越來越難拿到,這樣下去,市場的熱度也許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自從2020年12月以來,央行已經六度出手調整房市的信用管制,這第七波的房市打壓看來是最猛烈的一次。過去的管制措施雖然壓抑了一部分房市熱度,但最近幾個月來,房市交易量和房價又開始回升,導致今年8月底的房貸年增率飆到11%,是自2006年5月以來的最高點,建築貸款年增率也回到5%。

這些數據顯示出房市的火熱程度,央行自然不敢掉以輕心,所以才有了這一波超強的管制措施。未來,市場的資金可能會更加謹慎進入不動產,而這些房市投機者,也只能被迫靜觀其變,看看還有沒有新的出路。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房市冷卻的速度超出預期,資金壓力加大,或許我們的投資計畫真的得重新評估。你們也覺得這次央行出手太狠了嗎?

政策逼出最後一根韭菜?

其實市場上還有另一派觀點大不同,一些長期投資客認為,這新一波的信用管制措施,是不是提醒最後一波還沒上車的首購族,趕快上車,來為這瘋狂上漲的房市畫上最後一筆韭菜認證的價格訂標錨點呢?
雖說如此,資金已經賺飽飽的投資客們,其實也是在旁吃瓜,畢竟市場不熱,政府不打,最終還是加劇了台灣極大的貧富差距而已。

住辦 與商辦有甚麼不同?

我想租辦公室! 住辦 跟商辦到底有甚麼不一樣?

商用辦公室


如何選擇適合的辦公室出租? 商辦 與 住辦 的差異在哪裡?

在選擇辦公室出租時,無論是新創公司還是中小企業,初期承租辦公室需要考量的因素眾多,以下是主要的四個考量重點:地點區域、適合空間大小、租金預算與裝潢成本。本文將深入探討這些考量點,並分析 商辦 與 住辦 的差異,幫助您做出最適合的看房選擇

住辦
住辦 是什麼?

選擇的地點區域

辦公室地點的選擇是企業決策中的首要考量。不同區域的租金差異很大,特別是位於台北市的大安、中山、松山與信義等精華地段,這些地區雖然商機旺盛,但租金也相對較高。對於預算有限的中小企業或新創公司來說,選擇租金較低的住辦可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住辦的特色是住宅與商業用途的混合,可以有效降低辦公室租金成本,特別適合那些不需要豪華門面或頻繁訪客的企業。

住辦 與商辦適合空間大小

商辦 通常是為辦公室專門設計的空間,但公設比相對較高。根據屋齡不同,30年以上的 商辦公設比 約20%,20年以上的約30%,10年內的新 商辦 則高達35-45%。若是小型企業或初創公司需要20至30坪左右的空間,又不需要大型門面,住辦會是更經濟的選擇。住辦大樓通常是改造自住宅,因此也提供較小坪數的選擇,並且公設比通常在20%以下。特別是政府在2004年實施了新的建築法規之前,住商混合大樓相對較多,使得這類物件成為小型企業的理想選擇。

租金預算

在預算方面,住辦的租金大多落在每月3到10萬之間,依照房型及區域而定。而商辦的租金則多以單坪租金計算,並依照大樓的等級與地段有所不同。例如,高級A辦每坪租金在3000到5000元之間,而B辦則約在1500到3000元之間。商辦的租金計算通常包含公設比,這對企業的整體租賃成本有較大影響。若企業希望降低租金預算,住辦因其較低的租金與較少的公設成本,會是較經濟的選擇。

兩者的裝潢成本

裝潢成本是另一個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住辦大樓通常是住宅改造而來,房東多不願意房客對現有結構做大幅度變動,這可能限制了裝潢的靈活性。然而,對於新創公司或中小企業而言,現有的隔間反而可能是一個優勢,可以直接使用而無需大幅改造。相比之下,商辦通常提供開放式的空間,房客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設計與裝潢,但也因此可能需要面臨較高的裝修成本與大樓管理規則的限制。

管理方式與大樓門面

在管理方式上, 商辦 通常會由專業的物業管理公司或保全公司負責大樓的日常運營,包括磁卡進出、電梯管制等設施,而 住辦 多由單一管理員負責,管理較為簡單。 商辦 的門面通常較具吸引力,適合需要展示企業形象的公司,而住辦則相對樸素,更適合小型電商或貿易公司等不需門面支撐的業態。

公設比與公共空間

商辦 公設比普遍高於 住辦 ,且通常包含公共衛浴與茶水間等設施,這對於企業員工的日常使用較為便利。而住辦大多沒有這些公共設施,通常需要企業自行處理日常衛浴與清潔,這是 住辦 與 商辦 在日常使用上的一大差異。

適合的企業類型

總體來說, 住辦 適合初創事業、小型電商與需要 住辦 合一的企業,不需要太多的訪客與廠商來訪;而商辦則適合有一定預算、需要建立企業形象與門面的公司,如外商、企業總部等。選擇 辦公室出租 時,需根據公司的需求與預算來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如有需要進一步了解 辦公室出租 的詳細資訊或專案介紹,歡迎聯繫專業的商業不動產經紀人來為您提供最合適的選擇方案。

買房要點

史上最嚴格 限貸令 來了! 買房意願連3月下滑

銀行
#image_title

要交屋了!我的新青安還貸得下來嗎?

隨著新青安政策引爆房市熱潮,房價持續上升,銀行房貸需求達到高峰。面對這股熱潮,銀行紛紛祭出限貸令,以應對龐大的房貸需求。這樣的變化讓許多計劃透過新青安購屋的民眾擔憂,他們是否還能順利申請到房貸?以下將對現況進行分析,讓你了解限貸令對新青安的影響。

央行的干預與限貸令的出現

  • 房貸集中度過高:在新青安政策推動下,銀行的不動產貸款集中度逐漸升高,已達總放款比率的37.4%。這種資金過度流向房地產的情況,引起央行的警惕,促使限貸令的出現。
  • 防範金融風險:限貸令的推出,是為了避免國際間因不動產市場過熱而引發金融危機的情況重現。央行要求銀行在不影響新青安購屋需求的前提下,自主控管不動產貸款總量。
  • 改善方案的要求:央行要求各銀行在9月6日前提出限貸令下的量化改善方案,並強調會定期審視銀行的執行情況,以確保限貸令的有效性。

限貸令對銀行和新青安的影響

  • 限貸令的措施:隨著限貸令的推出,銀行開始推遲房貸撥款,並提高房貸利率,新青安房貸利率也因此受到影響,部分銀行的利率已升至3%。
  • 升息影響下的限貸令:儘管今年下半年可能會有升息,但由於限貸令的影響,新青安房貸利率已經上升,升息對購屋需求的衝擊可能有限。

國泰金控調查結果:民眾信心下降

  • 經濟信心調查:國泰金控發布的8月國民經濟信心調查顯示,由於美國衰退擔憂、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及金融市場波動,景氣現況樂觀指數由7月的21.1大幅下降至3,為連續2個月上揚後首次回落。
  • 消費意願與房市:大額消費意願指數及耐久財消費意願指數均同步下降。房市部分,買賣房意願皆減少,買房意願指數下降至-44.8,賣房意願小幅走低至11.2。這表明民眾對房市的信心有所減弱,進一步影響了新青安房貸的需求。
  • 經濟成長與通膨預期:調查顯示,59%的受訪者預估2024年經濟成長率將超過3%,而88%認為今年的通膨率會高於2%。整體而言,民眾對經濟成長率和通膨的預期同步微降。

限貸令和新青安房市影響的分析

  • 預售市場與限貸令的互動:何世昌指出,在限貸令的環境下,預售市場可能繼續上漲,特別是在「預售屋禁止轉售」措施持續下,這種情況可能一直延續到出現經濟黑天鵝事件為止。
  • 成屋市場受限貸令衝擊:新青安的首購族可能會因為限貸令的影響,面臨房貸成數下降和利率上升的雙重壓力,部分需求可能會因此轉向預售市場。
  • 換屋族的選擇困境:在限貸令之下,換屋族面臨舊屋利率低、新購房屋利率高的問題,可能捨不得賣掉原有的低利率房屋,這將導致二手房市場的供應量進一步減少。
  • 限貸令對房租的推動:限貸令與利率上升的趨勢將推動房租上漲,租屋族將感受到更大的租金壓力。

限貸令下的新青安購屋建議

  • 選擇適當時機:在限貸令影響下,選擇適當的申貸時機變得尤為重要,購屋者應特別關注新青安房貸的利率走向和貸款成數。
  • 長期供需考量:限貸令可能帶來市場波動,購屋者需謹慎評估未來供需變化,尤其是針對新青安購屋族群,做出更合理的決策。
  • 預售市場的風險:在限貸令推動下,預售市場看似火熱,但風險也隨之增加,購屋者在選擇新青安時應慎重考量。

結論

在限貸令的嚴格管制下,新青安購屋者面臨著新的挑戰。國泰金控的調查結果也顯示,民眾對經濟與房市的信心有所下降,這將進一步影響購屋需求。儘管市場依舊火熱,但限貸令對房市的潛在風險不容忽視。無論是申請新青安房貸還是選擇其他購屋方式,購屋者都應深入了解限貸令帶來的影響,並做出最適合自身的決策。房市波動頻繁,未來能否承受這樣的挑戰,將取決於每個人對風險與機會的審慎評估。

政府限貸令

限貸令 ? 新青安 房貸還辦得下來嗎??

最近臺灣房地產市場推出了一項史上最大規模的房貸「限貸令」,對於有房貸的族群來說,這不僅僅是7月的事情,恐怕會一直持續到年底。從7月下旬開始,超過10家公民營銀行陸續發布了房貸的「限貸令」,其中有6家以上是台灣前十大房貸銀行。

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某些銀行已經限制只為既有房貸戶增加貸款,某些銀行甚至完全停止接受新案件,一直到今年底才會解禁,新青安房貸政策究竟是不是房價助漲的兇手呢?造成房市過熱才緊急推出房貸限貸,讓市場稍微緩一緩?

這次「限貸令」的原因除了企業調度資金、股息分配導致存款減少等影響外,還有兩個和建商有關的重要原因。第一,建商資金吃緊,增加了對銀行先前「已准未撥款」額度的動用。第二,央行在2021年底推出的信用管制措施要求建商買地18個月內限期開工,這也導致銀行需要預留資金給建商,進一步壓縮了房貸業務的空間。

另外,台股最近表現不佳,很多企業集團被「套牢」,需要從銀行提取存款來應急,這使得銀行的房貸額度壓力更大。

每家銀行執行「限貸令」的方式不同。某些銀行已停止接受一般散戶的房貸申請,還有的銀行只接受自家存款戶的申請,或是限制房貸利率和手續費的調整。比如,有的銀行直接提高利率到2.5%以上,或是將開辦手續費從3千元提高到上萬元。

目前有11家金控旗下的銀行已經實施了這項「限貸令」。銀行高層表示,連有「富爸爸」撐腰的銀行資金都很吃緊,更不用說其他銀行了。他們指出,銀行不會直接拒絕貸款,但通常會以高利率或低貸款成數來讓客戶「知難而退」。

銀行限貸令
政府發布限貸令,房貸還辦得下來嗎?

這次的「限貸令」時間之長、影響之廣泛前所未有,除了和建商相關的問題,還包括了三個主要原因。第一,上市公司發股息導致存款減少;第二,銀行房貸業務已被其他高風險業務排擠;第三,現在房價太高,每個案件的貸款金額都比以前高很多,尤其是中南部的房價暴漲,銀行放款量能前所未有地吃緊。

此外,因為缺工缺料問題,許多原本去年交屋的房子延到今年下半年交屋,銀行優先處理建商的整批分戶房貸,也使得中古屋交易的房貸較易被排擠。銀行高層表示,這也是銀行放款風控的一環,現在連分戶房貸都只做自家的土建融案,其他建商的案子都不一定會承作。

買房 看房 10個你一定得要知道的避坑技巧

買房 看房 如何避坑不求人? 10個你一定要知道的技巧 !

人生中最重要的步驟 : 買房 看房

購買房屋是人生中的重大決策,因此在看房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各種細節。以下是看房時應注意的重點

建築及外觀

不管是在各大平台非房仲業者的平台,或是前幾大的房仲業者引薦的優質房屋,初步看房 一定要看建築物本身跟外觀狀況!市場上 買房 的住宅建物的外牆種類繁多,從早期的馬賽克磚、洗石子,到近期的二丁掛、石材及鋁板,每一種材質都有不同的維護模式。台灣老屋密度高,多數是用馬賽克磚或二丁掛的外牆面設計,但這些材質容易因熱脹冷縮而剝落。看房 時,不妨觀察一下社區大樓外觀的清潔及完整性。

買房要點

梯間動線與通風

在買房的過程中,如果是看住宅大樓,千萬注意各層的電梯、樓梯間會影響住戶的生活品質。觀察梯間的維護情況和通風性,選擇電、樓梯間有開窗的社區,除了舒適性較佳外,在逃生上亦多了選擇。一般來說,看房 時以每一層以每兩戶共用一個電梯為基準,否則在等電梯的時間都可以用來下棋了!這在 看房 時一定要特別的注意。

看房 注意大樓公共設施

現代集合住宅社區通常會規劃各項公共設施,如閱覽室、交誼廳、會議室、健身房、泳池等。消費者在 看房時,應了解公共設施的使用和維護情形,確保這些設施能正常使用。

建築物公設

最重要的 看房 Location

看房 時要留意社區四周道路的條件,是否滿足人行及車行的安全需求。建議觀察社區面前道路的寬度是否足夠,以確保消防車及救護車能便利進出,一般來說,也建議盡量在交通重點區域附近,不僅自用方便,未來即使要出租或出售,也有抗跌的效果。小編額外提供一個房屋指標,只要附近醫美診所多,也會是另一個優質買房的好指標喔!

交通重點捷運站

買房 要看嫌惡設施

鄰避設施如加油站、變電所、高架橋、遊藝場、墳墓等,會影響居住健康、安全、寧適性及風水。看房 後可在附近繞繞,了解各鄰避設施的營運時間,並詢問該單位或附近居民是否有搬遷的計畫。

看房 注意天花板與地板

進門時先觀察地板與天花板的維護情形。地板部分可測試樓板是否有傾斜,並檢查磁磚或木地板是否有凸起。天花板則要看是否有滲漏水的情形,特別是輕鋼架天花板。

牆壁

檢查牆壁是否有滲裂縫,輕隔間的隔音效果和負重能力。用手敲牆面聽聲音辨識,或實際測量厚度來辨別牆壁類型。

看房 風水看樑柱

看房 內部觀察樑柱的完整性,並詢問房仲是否有格局變更的狀況。風水上忌諱睡床壓樑,看屋時應試想每個房間床的擺放位置,避免造成壓樑的狀況。

屋內梁柱

門窗

看房 前,檢查門窗的開關流暢度和密合度,特別是窗框周遭是否有水痕。現今多數房屋會採氣密窗,請在看屋時特別進行氣密窗的開關操作。

看房 眉角注意水電管線

檢查各插座和配電箱的完整性,並測試水龍頭的水路暢通與排水情形。買房 買老屋的水電管線可能需要全面更新,這部分的整修成本需納入考量。

看房水電

重點 1:水質異常,管線可能生鏽

檢查給水時,先觀察水的顏色。若水呈黃黑色,就有可能是管線生鏽,需考慮清洗或更換管線。特別是屋齡超過五年的房屋,建議清洗給水管,使用檸檬酸和馬達進行清洗。

然後接著,打開屋內所有水龍頭,檢查是否有水壓問題。高樓層住戶容易水壓不足,可能需要加壓器。若熱水有搶水現象,可能是水管堵塞或熱水器容量不足。

快速開關水龍頭,若有異響並伴隨水龍頭和管線晃動,可能是水壓過高,需加強固定。高樓建築則需檢查減壓閥是否正常。

重點 2:使用衛生紙測試馬桶排水

一般來說,基本的測試排水管是否通暢,先堵住排水孔,待水淹至一定高度後放開,觀察排水速度,並持續放水五分鐘。浴室的地排、洗臉盆和浴缸通常共用同一排水管,建議同時堵住並放水測試排水能力。測試馬桶沖水效果,可將五張揉成一團的衛生紙丟入馬桶,查看沖水是否順暢。

預售屋及裝潢房屋常因工人將廢料倒入排水管而堵塞,驗屋時需特別注意排水狀況。

電路測試方面,也可先詢問前屋主總開關箱的位置。有些屋主裝潢時將總開關箱封死,建議找水電師傅測量電壓是否穩定,電線線徑是否足夠,有無接地線等。

特別要注意的是:
浴缸、地排及洗臉盆的排水通常共用一條管,建議同時堵住放水,再同時放開測試排水能力。

重點 3:電器櫃應設置獨立迴路

檢查總開關箱,確認各區電路迴路是否明確區隔。要知道有部分中古屋的總開關箱僅有基本開關,迴路分配混亂,容易跳電,尤其特別是投資客的房屋,需格外留意。

廚房電器日益多樣,如氣炸鍋、電磁爐和抽油煙機等,用電量大。建議同時啟動所有電器,測試是否跳電。裝潢時也要記得將電器櫃設置獨立迴路,減少跳電風險。

台灣有些舊社區沒有接地線,接地線能防止觸電和設備損壞。即便住家有接地線,若社區無接地線管路,效果等同於無。特別是洗衣機插座,避免靠近給水管線,以防漏水引發漏電事故。

買房 不忘瓦斯管線與熱水器

買房 如果買老公寓或三四十年以上的老屋,一定要檢查瓦斯軟管是否有老化情形,熱水器是否設立在通風位置。為了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應確保熱水器有加裝強制排氣管。

後天不失調 買房 空調要做好

檢查冷氣空調的室外機位置、規格與排水管設置情形,確保房屋的防水層未被破壞。

總之,無論是租屋還是 買房,在 看房 以及在買賣的過程中都必須要注意的這些各項細節,在買房 與 看房 的過程中,才有機會挑到合適自己的好房。